
Vibe Coding清理員的崛起:AI 時代的程式開發工作新分工

在人工智慧(AI)迅速滲透軟體開發領域的2025年,一個全新的職業類別悄然興起——「Vibe Coding清理員」。這個聽起來有些戲謔的職稱,實際上反映了AI生成代碼技術的雙刃劍效應。隨著工具如Cursor、GitHub Copilot等AI輔助編程系統的普及,非專業開發者也能輕鬆生成程式碼,但隨之而來的混亂和錯誤,讓專業工程師成為了不可或缺的「後勤清潔工」。本文將探討Vibe Coding的起源、其帶來的挑戰,以及清理員在科技生態中的關鍵角色。
什麼是Vibe Coding?
Vibe Coding,是一種依賴AI工具快速生成代碼的開發模式。使用者只需輸入模糊的描述或「氛圍」(vibe),如「幫我寫一個簡單的聊天機器人,能處理用戶查詢」,AI就能自動輸出程式碼片段。這種方法降低了傳統編程的門檻,讓市場行銷人員、設計師甚至完全不懂代碼的「門外漢」也能參與軟體開發。根據業界觀察,高達95%的工程師在使用AI後,仍需手動修復生成的程式碼,這正是Vibe Coding的核心特徵:快速但不精準。
🔼現在流行的 AI coding 編輯器-- Cursor ,以及 vibe coding 工作畫面
這種趨勢源自大型語言模型(LLM)的進步,例如OpenAI的GPT系列或Anthropic的Claude,它們能理解自然語言並轉換為可執行的程式碼。Reddit上的資料工程師討論中,有人將其比喻為「有一個初級開發人員建議解決方案,但你仍需審查工作」。 Vibe Coding不僅加速了原型開發,還催生了「普信工程師」(pseudo-confident engineers)——那些過度依賴AI卻忽略代碼品質的從業者。
了解更多有關 Vibe coding 👉✅ Vibe Coding 成趨勢?Google Gemini CLI 讓開發者進入全新境界!
AI生成代碼的隱藏危機
雖然Vibe Coding帶來便利,但AI輸出的程式碼往往充滿問題:邏輯漏洞、重複功能、效率低落,甚至安全隱患。例如,AI可能生成「義大利麵條式代碼」(spaghetti code),接口混亂、變數命名不一致,導致後續維護成為噩夢。企業在使用AI聊天機器人時,常遇到無法給出準確答案或內容外洩的狀況。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AI忽略邊界條件,如邊緣案例或跨平台相容性,導致程式在實際部署時崩潰。
全球掀起Vibe Coding風潮後,很多公司發現專案出包率上升。Facebook上的討論指出,非專業人士大量使用AI工具,導致程式碼品質參差不齊,甚至需要完全重構。 這不僅延遲了項目進度,還增加了成本。據估計,修復AI代碼的時間可能佔整個開發週期的30%以上。研究統計,有 59% 的開法者使用了他們根本不了解的AI生成程式碼,這讓目前專案的中心都轉移到 code review 以及 bug fix 上。
Vibe Coding清理員:AI的「鏟屎官」
為了應對這些挑戰,「Vibe Coding清理員」應運而生。這個角色類似於「AI鏟屎官」(AI pooper scooper),專門負責清理AI生成的混亂程式碼。典型職責包括:
- 診斷與修復:檢查AI代碼的邏輯錯誤、安全漏洞,並優化性能。
- 重構程式:將散亂的代碼整理成可讀、可維護的結構,例如統一命名規範或移除冗餘。
- 整合與測試:確保清理後的程式與現有系統相容,並進行單元測試。
- 知識轉移:指導團隊如何更好地使用AI工具,避免未來問題。
在臺灣,隨著企業加速導入生成式 AI 應用,AI 工具 (如 GitHub Copilot) 在軟體團隊中已普遍被使用。根據 KPMG 在《台灣產業 AI 應用趨勢報告》指出,軟體公司通常透過 Copilot 協助撰寫程式碼,內部研究更估算開發效率可提升達 55%。同時,臺灣產業 AI 化調查也強調,風險管理、模型可解釋性與資安控管,是企業導入 AI 時最常被忽視的環節。
分析指出,儘管多數開發者樂觀地認為 AI 可提速開發流程,但實際上引入 AI 工具後,有時反而使完成任務時間延長。Metr 的研究顯示,當開發者被允許使用 AI 工具,他們完成問題的時間平均延長了 19%,而開發者自己則預期會加快 24%。這種效率反差,正是團隊缺少「如何正確使用 AI 的知識」所造成的典型症狀。在未來,開發者需要具備如何運用 AI 工具進行開發之外,更需要有判斷代碼的正確性的能力。
🔼AI 寫程式不一定更有效率。METR 的實驗顯示,多數專家與開發者預期 AI 能提升約 20–40% 的開發速度,但實際結果卻出現 相反趨勢 —— 平均開發時間延長近 20%,反映出 Vibe Coding 的「速度幻覺」。
相關工具與產業影響
新創公司正抓住這一商機。CodeRabbit,一家專注AI代碼審核的 startup,成立僅兩年就完成6000萬美元B輪募資,估值達5.5億美元,甚至獲得NVIDIA投資。 該公司提供自動化工具,幫助清理員更高效地工作。其他框架如「從隨興到可控:Vibe Coding的顧問框架」,建議組織建立結構化提示模板,以減少AI輸出的混亂。
產業影響深遠:Vibe Coding清理員不僅創造就業機會,還推動AI工具的進化。未來,AI可能內建更多自檢機制,減少清理需求。但短期內,這一角色將持續熱門,尤其在初創企業和快速迭代的專案中。
經濟與職場趨勢:AI 產業中的新金礦
根據 Deloitte 2025 年報告,隨著生成式 AI 普及,代碼修復與AI後處理市場規模已達 12 億美元,並預計在 2027 年突破 50 億美元。 這波需求催生了三類新型職缺:
- AI Cleanup Specialist(清理專家):專職修復與重構 AI 生成代碼。
- Prompt QA Engineer:分析提示輸入與 AI 產出品質,制定最佳提示模板。
- AI Compliance Engineer:負責法規、倫理與資料安全驗證。
大型外包公司如 Infosys、Accenture 已開始提供「AI 代碼後處理服務」,甚至出現 SaaS 化的新模式——Cleanup as a Service(CaaS),讓企業能直接上傳程式碼,由 AI + 人工團隊自動清理與審查。
Vibe Coding清理員的出現,提醒我們AI雖強大,但人類的專業判斷仍是核心。在這個「普信工程師」氾濫的時代,清理員不僅是技術救星,更是確保軟體可靠性的守門人。隨著AI技術成熟,這一職業或許會演變,但目前,它正定義著科技行業的新常態。如果你正考慮轉行,不妨學習AI輔助編程並專精代碼優化——這可能是下一個產業趨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