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AI時代的SEO翻譯策略:不只是翻譯,更是在地優化

為什麼不能直接在網站上使用AI翻譯內容?
在極短的時間內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演進,從前高度仰賴人力的工作程序逐步被取代,尤其在翻譯方面,AI在各種語言間切換的能力已超越過往的翻譯工具。但在內容經營上,直接使用AI翻譯的圖文內容效果可能並不如預期。為了應對AI發展,搜尋引擎的演算法也正逐步修正,「SEO」和「使用者體驗」雙重檢驗標準變得更加嚴苛。本文將剖析現有的AI翻譯工具以及使用AI翻譯的策略,嘗試建構AI如何成為跨語言SEO的助力。
主流AI翻譯工具分析(DeepL, GPT, Google)
目前主流的翻譯工具除了擅長的語系各不相同,對應學術內容、法律合約、廣告文案或是網站翻譯等各種場景,則各有優勢與短板。以下將初步分析各項工具的優缺點以及在SEO上的適用性:
DeepL-
英翻中的場景裡常被使用的翻譯工具DeepL對於歐洲語系的精確度、語意的自然性都具備一定的高度,但對於日語等特定語言的語感較差,且由於不善於口語化的翻譯及創意文案的彈性,較適用於B2B網站、學術內容、法律合約等講求確實、客觀的內容。
ChatGPT(GPT-4o )-
ChatGPT因為具備可以理解上下文的能力,以及能夠配合指令達成需求條件而常用於品牌行銷內容的翻譯,目前最穩定的支援語言為英中日文。缺點是邏輯容易重複、或是風格不穩,需要重複輸入指令,並且由於語句的結構固定,更容易有被偵測為AI內容的風險。
Google Translate-
在AI翻譯盛行前最為普及的Google Translate除了翻譯快速、免費之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可自動偵測語言、串聯API自動部署網站的內容翻譯,而且能夠消化大量的文字。支援高達130個語種,應為目前翻譯工具中最多,不過機械翻譯的痕跡重&文法與語氣常不自然、專有名詞翻譯錯誤率高,都是Google翻譯的缺點。
Gemini-
與Google翻譯同為google的產品,但是由不同系統開發而成,是類似ChatGPT的對話模型。除了能整合語境、圖文、影片翻譯(如上傳PDF或影片字幕),也可以做到理解上下文。但也與ChatGPT有相同痛點--容易被判定是AI內容。
針對大量且需要快速完成的翻譯內容可以使用Google Translate + DeepL 搭配的組合,但若是要經營內容、提高SEO友善性則更適合使用ChatGPT或是Gemini再後期人工潤飾,「避免AI痕跡 + 人工修改調整」才是網站SEO的關鍵!
「AI翻譯」的內容會被搜尋引擎發現嗎?SEO機制與AI翻譯風險解析
為了應對AI工具的出現,Google搜尋引擎的規則也持續修訂,有些網站在大量使用AI翻譯內容後曝光數驟降,事實上Google並不會懲罰所有的AI生成內容,而是打擊沒有深度、不專業、對使用者沒有幫助的文章。
因此還是要回歸SEO的基本原則——確保網站的內容具有使用者價值。若只利用AI翻譯而未經過人工優化,很容易落入流量陷阱。
AI翻譯內容被偵測為「低品質」內容的風險
那麼,內容被偵測為「低品質」內容的風險有哪些呢?
當搜尋引擎判定網站為「AI低品質內容」時,首先很可能被降低在搜尋介面的排序,因為Google仍然以讀者優先作為標準,若是過度堆砌關鍵字、內容卻沒有營養,甚至可能會被De-index——被搜尋引擎從索引中移除,而不能出現在搜尋結果當中。EEAT是系統判斷網站品質的評分標準,分別代表經驗(Experience)、專業性(Expertise)、權威性(Authoritativeness) 和可信度(Trustworthiness)等四項指標,當這些項目的分數不足時,網站的自然流量也會隨之下降。
推薦的「AI共創」翻譯步驟
首先在初步選擇翻譯工具時,應配合內容,優先挑選能理解上下文的AI翻譯,例如GPT / Gemini 等模型。並且在指令中可以利用提示詞調整風格語氣,好比說翻譯醫療知識科普文章時,能清楚說明「請以專業、容易理解的用語翻譯此段內容,並避免直譯」。
初稿完成後,再經過人為審稿修正,配合文化語境潤飾,確保關鍵詞是在地用語而非直譯。人工調整的優勢是能加入品牌策略&觀點,融入實際案例和使用者經驗以提升EEAT評價。 最後可再用AI檢測工具檢查整體內容的原創度是否充分!
AI只是工具,不是內容本身
有了AI以後,很多人誤將「生成」理解為「創造」,AI翻譯讓更多人觸及不同國家、市場的門檻,但這只是起點。真正能讓內容落地、在地化的,始終是品牌理念、對文化的理解和策略規劃。配合不同的文化背景,只有人能做到充分考慮用語、節慶、文化禁忌的層面,以及面向的人群心理。建立一套完善的AI協作SOP,完成網站轉換率提升的終極目標。
想讓你的網站內容不只是翻譯,而能真正打進在地市場?歡迎聯繫我們,量身打造你的 AI × SEO 網站優化流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