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Meta Connect Meta 智慧眼鏡發佈會

智慧眼鏡 Meta Ran-Ban display 發佈會有什麼新亮點?以及有什麼新的技術被應用在這個還沒普及的產品?如果對於新科技有興趣的話,不妨跟著這篇文章一探究竟。
Meta Ray-Ban Display:開啟智慧眼鏡新時代
在2025年的Meta Connect大會上,Meta 與 Ray-Ban 合作推出的全新智慧眼鏡「Meta Ray-Ban Display」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。這款產品不僅保留了經典的 Ray-Ban 時尚外型,還首次內建高解析度單眼螢幕,讓使用者能無縫查看通知、預覽影像、進行即時翻譯、識別地標或獲取導航資訊,實現真正的擴增實境(AR)體驗。 搭配創新 Meta Neural Band 腕帶,透過電肌圖(EMG)神經介面技術捕捉手部細微動作,達成無觸控手勢操作,售價799美元的這款眼鏡標誌著AI穿戴裝置的重大躍進。 以下,我們將探討這款產品如何融入VR與AR的發展趨勢、AI模型帶來的突破,以及過去智慧眼鏡為何難以普及。
VR與AR發展趨勢:從虛擬到混合實境的融合
虛擬實境(VR)和擴增實境(AR)技術在2025年已進入快速演進階段,預計全球市場規模將超過1,166億美元,並以15.7%的年複合成長率持續擴張。 關鍵趨勢之一是 AI 與 AR/VR 的深度整合,讓裝置更智能且適應使用者需求,例如透過 AI 驅動的空間計算實現無縫互動。 另一大方向是混合實境(MR)的興起,將 VR 的沉浸式虛擬環境與AR的現實疊加結合,應用於教育、遊戲、醫療和企業培訓等領域。 例如,在教育市場,AR/VR 工具正幫助學生模擬歷史事件或解剖生物,預計到2035年將成為主流學習方式。 此外,WebAR 和跨平台存取的普及降低了進入門檻,讓更多消費者能輕鬆體驗 AR 內容,而非依賴昂貴硬體。 Meta Ray-Ban Display 正順應此潮流,將AR顯示融入日常眼鏡中,推動穿戴式裝置從娛樂工具轉向生活必需品。 隨著 5G 和邊緣計算的進步,2025年後的 VR/AR 將更注重即時性和可攜性,預計在商業應用如遠端協作和虛擬購物中大放異彩。
AI模型帶來的突破:從被動到主動智能
AI模型的進步是 Meta Ray-Ban Display 的核心突破,讓智慧眼鏡從簡單的配件轉變為主動輔助工具。Meta AI助理整合了先進的多模態模型,能讓眼鏡「看見」使用者視野、「聽見」周圍聲音,並提供即時翻譯、直播字幕或環境識別等功能。 這得益於AI在電腦視覺和自然語言處理的躍進,例如使用類似 Llama 模型的變體來處理視覺資料,實現高精度物件辨識和情境理解。 另一大創新是EMG神經介面,透過 AI 解讀肌肉電訊號,讓使用者僅需細微手勢即可控制裝置,解決傳統觸控的笨拙問題。 相較以往,AI 模型如今能處理更複雜的邊緣計算,減少對雲端的依賴,提升隱私和反應速度。 在 Meta Ray-Ban Display 中,這意味著使用者能私密查看訊息或進行視訊通話,而不需取出手機,開啟 AI 融入日常的嶄新應用。 整體而言,AI 突破不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,還為智慧眼鏡注入實用價值,預計將加速AR從概念到大眾化的轉型。
過去為什麼不好做:隱私、設計與市場挑戰
智慧眼鏡的發展歷史充滿挫折,最著名的例子是 Google Glass 的失敗。這款 2013 年推出的產品因多重問題而於 2015 年停產,首先是隱私疑慮:內建相機讓人擔心被偷拍,導致許多場所禁止使用,甚至引發安全和盜版爭議。 高昂價格(約1,500美元)也阻礙了大眾採用,加上過度炒作卻缺乏明確的產品定位,讓消費者無法理解其真正價值。 設計方面,Google Glass 外型古怪、與傳統眼鏡格格不入,影響了社交接受度;同時,使用不便如電池續航短和介面不直覺,也導致產品市場契合度不足。 此外,缺乏主流行銷和易購管道,讓這項創新止步於早期採用者。 其他嘗試如Snap Spectacles 也面臨類似挑戰,主要是技術不成熟、應用場景不明確,以及社會對穿戴式監視的抗拒。 這些教訓促使 Meta 在 Ray-Ban Display 中強調時尚設計、隱私保護(如隱藏顯示)和實用AI功能,避免重蹈覆轍。
智慧眼鏡是對的路嗎?
這款眼鏡提供許多以「隨時查看資訊、減少拿手機」為方向的功能。以下是一些主要應用:
功能 | 說明 |
---|---|
訊息/通知 | 可以顯示 WhatsApp、Messenger、Instagram 等應用的訊息預覽。 |
拍照/影片預覽 | 具備 12MP 相機(含 3× 光學變焦),顯示鏡頭即時預覽。 |
地圖與導航 | 可在鏡片中顯示行人導航、地圖指示。 |
即時字幕 / 翻譯 | 當有人講話時,可以在鏡片上即時顯示字幕,或將對話翻譯成你理解的語言。 |
顯示隱藏切換 | 顯示不會一直在鏡片上,而是只在你需要時短暫出現。 |
智慧眼鏡作為穿戴式科技的未來方向,正逐漸從概念轉向現實, Meta Ray-Ban Display的推出,標誌著AR與AI的深度融合,讓使用者能無縫獲取資訊、即時翻譯與導航,預計將推動市場從邊緣應用邁向主流。 從正面來看,這條路似乎能像手機一樣成為主流消費者裝置:AR眼鏡能取代手機的部分功能,提供 hands-free 便利,如健康監測、AR疊加與AI助理,Mark Zuckerberg 預測到2030年將成為主流計算平台,帶來社會轉變如提升無障礙與生產力。 技術進步如高效電池、邊緣計算與神經介面(如EMG手勢控制)正解決過去痛點,讓眼鏡更輕巧且持久,開啟人機互動新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