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設計工具指南:讓你的設計流程更聰明更高效

想知道如何在設計流程中正確使用AI工具嗎?從前期研究到創意發想,從資料整理到成果呈現,這篇指南教你選對工具、用對時機,讓AI成為你最強的設計夥伴!
設計師的甜蜜煩惱:工具太多,不知道怎麼選?
身為設計師的你,是不是也有這種困擾?打開電腦,看到一堆AI工具,每個都說自己超厲害,但你就是不知道該在什麼時候用哪一個。就像站在便利商店飲料櫃前,卻不知道該選擇哪一款一樣。
現在AI設計工具百花齊放,從搜尋引擎到簡報製作,從腦力激盪到視覺化呈現,選擇多到讓人眼花撩亂。但其實,每個工具都有它的「專長」和「最佳出場時機」,就像料理一樣,什麼時候該用鹽、什麼時候該加糖,時機對了,效果才會好。
今天就來聊聊,怎麼在設計流程的不同階段,選對工具、用對方法,讓你的設計工作變得更順暢、更有效率!
設計流程大解析:每個階段都有最佳拍檔
一般來說,設計流程可以粗略分成四個大階段:前期研究、資料整理、創意發想、具象化呈現。就像蓋房子一樣,每個階段都很重要,缺一不可。
讓我們一步步來看,每個階段該怎麼善用AI工具,讓你的設計過程更加順暢。
階段一:前期桌面研究、資料搜集
Felo:你的多語言資料庫管家
還記得以前要找國外資料,總是被語言障礙卡住嗎?Felo就像是你的專屬翻譯兼秘書,它支援全球多語言資料搜尋,不管是日文的設計雜誌、韓文的流行趨勢,還是法文的藝術論文,通通難不倒它。
最棒的是,Felo還能把搜尋結果自動整理成心智圖或簡報,省去你手動整理的時間。想像一下,你只要輸入關鍵字,它就能幫你從全世界挖出相關資料,還貼心地整理好,是不是很貼心?
使用時機: 當你需要大量跨語言資料,或想了解全球趨勢時
適合場景: 競品分析、趨勢研究、文化背景調查
Perplexity:快問快答的資訊高手
如果說Felo是深度挖掘專家,那Perplexity就是你的快速問答小幫手。它主打「問什麼答什麼」,而且會告訴你資料來源,讓你知道這個資訊到底可不可靠,而且資訊的更新時間相對近期。
雖然Perplexity的英文資源比較豐富,但在快速查詢、獲取重點資訊方面表現超棒。就像是有個超級聰明的朋友隨時在線,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馬上問,立刻得到答案。
使用時機: 需要快速驗證資訊或獲得即時答案時
適合場景: 初步資料蒐集、事實查證、快速學習新概念
]
階段二:資料彙整、統整、研讀
NotebookLM:Google家的智慧筆記本
資料收集完了,接下來就是整理的時候。NotebookLM就像是你的私人助理,不管你丟給它PDF、Google文件、簡報,甚至YouTube影片,它都能消化吸收,然後幫你生成摘要、標註重點。
而且NotebookLM只會根據你提供的資料源去回答問題,避免現在AI工具出現幻覺的情境,確保資料的準確性。值得一提的是,它的Podcast功能,能透過AI自動將資料源生成一集Podcast內容,讓你用聽節目的方式去吸收這些內容。
使用時機: 資料量大到讓你頭痛時
適合場景: 文獻整理、專案資料管理、靈感歸類
階段三:創意發想、設計點子
ChatGPT:你的腦力激盪夥伴
進入創意發想階段,ChatGPT就是你最佳的討論對象。它不只能幫你想點子,還能分析資料、寫腳本,甚至生成圖像。就像是有個24小時不打烊的創意夥伴,隨時準備和你來場腦力激盪。
最讚的是,ChatGPT還能上網搜尋最新資訊,所以你的靈感不會脫離現實。而且它的自訂模型功能,讓你可以針對特定專案訓練它,讓它更懂你的需求。
使用時機: 卡住沒靈感,或需要大量創意點子時
適合場景: 腦力激盪、概念發想、內容創作
Claude:深度思考的智慧夥伴
如果說ChatGPT是活潑的創意夥伴,那Claude就是沉穩的智慧顧問。它特別擅長邏輯推理和處理複雜的文本內容,當你需要深入思考、詳細規劃時,Claude就是你的最佳選擇。
Claude的回應通常比較精準、安全,特別適合用來討論設計方向、釐清客戶需求,或者進行複雜的專案規劃。它就像是那個總是能給你中肯建議的學長姐。
使用時機: 需要深度分析或複雜規劃時
適合場景: 設計策略討論、需求分析、專案規劃
階段四:快速將發想具象化 - 視覺化魔法師
Gamma:簡報界的設計神器
有了好點子,接下來就是要把它「秀」出來。Gamma就是你的簡報設計師,它用卡片式、區塊式的編輯方式,讓你專注在內容上,排版和視覺設計交給它就好。
內建的模板和主題超豐富,而且還支援各種多媒體嵌入。就算你不是設計背景,也能做出專業級的簡報。重點是速度超快,幾分鐘就能完成一份提案文件!
使用時機: 需要快速製作提案或簡報時
適合場景: 客戶提案、內部報告、概念呈現
Napkin:想法視覺化專家
有時候,文字描述不如圖表來得清楚。Napkin就是專門把你的想法轉換成各種圖表的工具,心智圖、流程圖、甘特圖都沒問題。
它的AI會自動幫你標記、分組,讓你的想法結構化。而且支援多裝置同步,靈感隨時記錄,隨時查看。對於喜歡用圖表思考的設計師來說,真的是太方便了!
使用時機: 想法需要結構化呈現時
適合場景: 流程梳理、概念整理、專案規劃
選擇工具的小撇步
- 1.先了解自己的需求:是要快速還是深度?是要廣度還是精度?
- 2.工具特性要清楚:每個工具都有自己的強項,不要勉強它們做不擅長的事
- 3.多試多比較:同一個任務,試試不同工具的效果,找出最適合的組合
- 4.保持學習心態:AI工具更新很快,要隨時關注新功能和最佳實踐
總結:AI時代的設計師新定位
現在這個時代,設計師的角色正在改變。我們不再只是單純的「執行者」,而是「AI協作設計師」。重點不是要學會所有工具,而是要學會「選對工具」、「用對時機」。
就像廚師不需要會製作每一種調味料,但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用什麼調料一樣。AI工具就是我們的調味料,懂得搭配使用,才能做出美味的設計作品。
AI不是來取代我們的,而是來幫助我們的。它們負責處理繁瑣的工作,我們專注在創意和策略思考上。這樣的分工,讓我們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。
未來,那些懂得與AI共存、善用工具的設計師,將會在這個行業中脫穎而出。不是因為他們會用更多工具,而是因為他們知道怎麼用對工具,讓設計工作變得更聰明、更高效。